在互联网大厂频频“降薪裁员”的背景下,中国联通逆势发布“薪资上不封顶”的口号,掀起了一场面向AI高层次人才的抢人大战。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国企薪资保守的刻板印象,也从侧面反映出联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的迫切需求以及战略焦虑。

为实现全球科技服务企业的目标,联通推出了“一人一议定薪酬”的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,对急缺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单列支持,薪资上不封顶。传统通信市场红利逐渐消退,技术迭代升级、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强化,促使运营商必须在云、算力与AI技术领域进行深层次布局。联通正是凭借对AI云电脑、云服务、大模型等新兴业务的重力押注,力图填补算网融合和AI大模型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短板,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。
数据也展示了联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。2024年,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88.35亿元,同比增长9.1%;同时,高水平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,科创人才占比超过四成,研发人员比例接近10%。这些投资与资源整合,为企业打造自主创新的“原始积累”提供了支持,也为招揽顶尖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现如今,全球AI人才争夺异常激烈。据统计,互联网大厂头部AI算法工程师的年薪普遍在80万至150万元,顶尖人才年薪甚至超过200万元。在此环境下,央企的“铁饭碗”优势显得尤为吸引人。联通凭借稳定的平台、丰富的事业资源和强势品牌,旨在打破传统企业的束缚,吸引更多技术精英加盟,同时在内部搭建开放、包容的创新生态,确保人才得到精准培养与事业发展通道的畅通。

联通的这一“高薪抢人”策略不仅聚焦于当下的业务需求,更寄希望于通过顶尖人才的引入,掌握下一代通信技术的话语权,推动从“管道工”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变。在数字经济时代,企业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,才能真正掌握未来技术的制高点。
当“薪资上不封顶”从口号走向现实,这场抢人大战已不仅仅是一场金钱较量,更是一场技术、战略和生态全方位的竞争。联通的战略转型正以高投入、高回报的态势向前推进,未来谁能在AI和数字化赛道上率先占领制高点,谁就将引领整个通信行业变革的风向标。
微信公众号:172号卡分销管理系统,转发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n--172-5j3ev0a.cn/4506/.html